首页 教育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美学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既能看到虚写实写之法的精湛运用,也能看到全书从总体到细节的各个方面都浸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虚实相生、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首先,《红楼梦》所叙述的不是实事而是虚事。但从现实与艺术的关系看,《红楼梦》所写虚事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其间也能看出生活中实事的影子。《红楼梦》有作者的亲身经历,甚或有真实人物为原型。比如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它来自生活,也能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此即所谓“典型性”,或如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借西方文艺美学为其主人公所作的分辨:“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

《红楼梦》中“虚实”观念的第二项重要内容,体现在真假或真幻。这不仅仅是指真实与虚构,还包含了作品的寓意。《红楼梦》隐含着作者深沉的寄寓。作品里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意味着,红楼一梦,大有深意存焉。因此作品里写得真实的,未必就是真;写得荒诞的,未必就为假。真假乃《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托甄、贾二姓以贯穿全书。这里面贾(假)又是主线之主。作品因假而成幻,而幻中又有理有情,故可视之为真。所谓“假不是假”“假中有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也就是《红楼梦》里“虚实”观念比真实和虚构更深一层的内涵。

(摘编自张方《虚实掩映之间》,有删改)

材料二:

一般来说,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是虚实结合。运用实的砌末(传统戏剧对道具和布景的统称),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京剧舞台上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演员在唱、做、念、打中,既表现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又间接地把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交代出来。《秋江》一剧中,演员在台上快速跑圆场不仅是要表现剧中人“追”恋人的行动及其内心感情,同时还要把在舟在江上“动”和江中“波涛翻滚”的空间特征表现出来。在舞台实践中,戏曲艺术家们往往要利用一些特有的道具来进行艺术表现。常用的有銮仪器仗、文房四宝、马鞭、船桨、水旗、一桌二椅等。这些道具、布景不单是表现生活环境,其首要任务是作为舞蹈的工具,帮助演员完成动作。《金山寺》里,众水族拿的水旗首先是表示水流的波涛汹涌,而这种以象征性的道具表现环境是在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中得以实现的。总体来说,戏曲舞台上的实物,在加入艺术表现时有几个明显特征。首先,从外形上,道具不是真实物体的照搬,一定是艺术化变形后的呈现。只有这样,这件实物才超脱实用功能成为具有假定性的象征物。其次,从装饰上,道具、背景的设计和它代表的实物拉开距离,抽象化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比如,四个龙套手里拿了四件兵器,站立在舞台不同位置,观众就知道他们所代表的是千军万马。

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大虚小实(整体空灵,局部深入),远虚近实(创造大氛围给予观众更多遐想空间)。实在的可视形象,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以点带面诱发观众联想,并加以装饰美化。但过于实在则会妨害演员表演。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倾向于装饰、写意,有浓郁的唯美意蕴。

(摘编自周杰《虚实相生的新空间》,有删改)

材料三:

与画论相比,书法理论批评里直接因“虚实”而立论的观点不算太多,大概是由于书法艺术的基础是用笔,而用笔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韵”与“势”,其自身的“虚实”关系不大容易看得出来。中国古代绘画虽然也以用笔为根基,但画中的笔是成“象”的元素,它的意义是与意象乃至意境融为一体的;因而“虚实”关系就可以在一个以“象”与“境”为主体的艺术空间里得到显现,其“可见度”以及对其艺术经验加以总结的可能性自然较书法有更大的余地。

书法之美强调结构之法。如“排叠”:“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如“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如“避就”:“避密就疏”。其结构上的要领在于布“白”,跟绘画艺术的“虚实”相类,同样追求的是“无笔墨处皆成妙境”。而用笔之法有“藏锋”之说,其效用在于蓄势;与“露锋”对举时,其笔法可以“隐显”论,而“隐显”也是“虚实”关系的一种体现。

此外,历代论书口诀多有“掌虚指实”一说,讲的是握笔的要领。虽说这只是谈论书法之“技”而未进于“道”,却也可以见古人将“虚实”观念用于书法理论之一斑。

(摘编自张方《虚实掩映之间》,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所写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能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满纸荒唐言”实际是作者谦虚之辞。

B. 戏曲艺术家们在呈现环境方面,除了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以外,还需借助特有道具加以配合,以取得“以一当十”的效果。

C. 戏曲舞台上的实物并非真实物体,而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变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超越其本身的功能,成为具有假定性的象征物。

D. 书法艺术以用笔为基础,它除了强调由“韵”“势”构成的虚实关系外,更强调用结构上的布白及其疏密关系去构筑虚实意境。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虚实”观念体现在真假与真幻上,指的是作者在处理生活素材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时,在其中寄寓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

B. 传统戏曲在舞台设置方面,为给观众创设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般不借助实物布景,而是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来交代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

C. 戏曲《金山寺》里的水旗既是为了表示水流的波涛汹涌,也是为了帮助演员优柔美的舞蹈动作中顺利完成表演。这种远虚近实的处理方法带给观众无限遐想。

D. 三则材料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开头段领起全文,而后从不同角度铺展开来,以探讨不同艺术类型的“虚实”观念,结构精巧,论证严密。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王国维对《红楼梦》“典型性”的评价看,一部作品的成功,绝不能写个人之性质,而是要写人类全体之性质,使其具有共性。

B. 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倾向于装饰、写意,讲究唯美意蕴,过于实在则会妨害演员表演,因此虚实有度是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

C. 书法之美结构要领在于布“白”,这是因为虚处自能传神,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追求“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相类。

D. 书法握笔讲“掌虚指实”,用笔讲“藏露”“隐显”,而结构上讲究“排叠”“穿插”“避就”等。书法之“技”含有“虚实”之理。

4.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其作品《画筌》中曾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试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小说、戏曲与书法三者所体现的“虚实”观念的异同。

【答案】1. B    2. A    3. D    

4. ①这句话讲述的是中国画中处理空间的方法,意思是虚空本难以画就,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物就显露出来了,精神同样难以绘就,实在的境界逼真了,那么境界的神韵也就产生了……虚和实相互作用、生发,无画之处也能生成奇妙之境。这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的布景问题和表演方式有相通之处。
②京剧舞台上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如銮仪器仗、一桌二椅等,由此留出空虚来让演员充分表现剧情,这正体现了“实景清而空景现”的观点。
③演员通过唱、做、念、打等程式手法和舞蹈行动,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又间接地交代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以高度的艺术真实反映生活真实,从而产生“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效果。
④中国传统戏曲的虚实结合在于运用实的砌末,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即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5. 相同点:
三者都表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都讲究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不同点:
①表现方面不同:小说体现在叙述的内容及寓意上,具体表现为真实与虚构,真假与真幻;戏曲主要体现在舞台景物设置方面,即运用实的砌末,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书法主要表现在结构之法、用笔之法与握笔之法。
②虚实关系不同:小说讲究在虚中凸显实的价值,以使作品彰显现实意义和深层内涵。戏曲则认为过于实在的形象对演员的表演会起到一定的妨害作用,舞台空间更倾向于装饰、写意。书法之美则在疏密、隐显、虚实的相互关系中得以显现。
③理论层次不同:小说、戏曲的“虚实”论已进乎“道”,而书法则多强调“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满纸荒唐言’实际是作者谦虚之辞”错误。由原文“《红楼梦》所叙述的不是实事而是虚事”可知,“满纸荒唐言”强调的是作品的虚构性质。

C.“并非真实物体”错误。由原文“道具不是真实物体的照搬”可知,“并非真实物体”曲解原意,另原文说“只有这样,这件实物才超脱实用功能成为具有假定性的象征物”,其中的“功能”前有“实用”的限制。

D.“书法艺术……强调由‘韵’‘势’构成的虚实关系”错误,由原文“用笔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韵’与‘势’,其自身的‘虚实’关系不大容易看得出来”可知,说书法用笔强调虚实关系不合文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一般不借助实物布景”错误。由原文“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

C.“这种远虚近实的处理方法带给观众无限遐想”错误。由原文“《金山寺》里,众水族拿的水旗首先是表示水流的波涛汹涌,而这种以象征性的道具表现环境是在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中得以实现的”可知,水旗的运用不能概括为“远虚近实”的处理方法。

D.“三则材料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开头段领起全文,而后从不同角度铺展开来”错误。材料三,首段是通过与绘画比较来讲书法的“虚实”关系;第二段从结构,第三段从握笔来讲虚实关系;三个段落是平行并列的,并非总分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绝不能写”错误。由原文“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借西方文艺美学为其主人公所作的分辨:‘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B.“讲究唯美意蕴”错误。由原文“有浓郁的唯美意蕴”可知,选项错把客观结果当作主观意图,另“因此虚实有度是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错误。由原文“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大虚小实,远虚近实”可知,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大虚小实,远虚近实”,而非“虚实有度”。

C.“书法之美的结构要领在于布‘白’,这是因为虚处自能传神”可知,结合原文“疏密”关系可知,书法之“白”,并非自身就能传神,其效用在于黑白相间也即与用笔的相互关系中。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句话出自画家笪重光的作品《画筌》,意思是虚空本难以画就,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物就显露出来了,精神同样难以绘就,实在的境界逼真了,那么境界的神韵也就产生了……虚和实相互作用、生发,无画之处也能生成奇妙之境。而材料二说到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也是虚实结合。所以二者有相通之处。

由原文“京剧舞台上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在舞台实践中,戏曲艺术家们往往要利用一些特有的道具来进行艺术表现。常用的有銮仪器仗、文房四宝、马鞭、船桨、水旗、一桌二椅等。这些道具、布景不单是表现生活环境,其首要任务是作为舞蹈的工具,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可知,京剧舞台上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如銮仪器仗、一桌二椅等,由此留出空虚来让演员充分表现剧情,这正体现了“实景清而空景现”的观点。

由原文“演员在唱、做、念、打中,既表现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又间接地把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交代出来”可知,演员通过唱、做、念、打等程式手法和舞蹈行动,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又间接地交代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以高度的艺术真实反映生活真实,从而产生“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效果。

由原文“一般来说,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是虚实结合。运用实的砌末(传统戏剧对道具和布景的统称),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可知,中国传统戏曲的虚实结合在于运用实的砌末,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即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相同点:

由原文“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既能看到虚写实写之法的精湛运用,也能看到全书从总体到细节的各个方面都浸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虚实相生、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可知,小说精湛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并且讲究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由原文“一般来说,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是虚实结合。运用实的砌末(传统戏剧对道具和布景的统称),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可知吧,传统戏曲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并且讲究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由原文“历代论书口诀多有‘掌虚指实’一说,讲的是握笔的要领。虽说这只是谈论书法之‘技’而未进于‘道’,却也可以见古人将‘虚实’观念用于书法理论之一斑”可知,书法表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都讲究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所以,三者都表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都讲究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不同点:

表现方面不同:

由原文“《红楼梦》所叙述的不是实事而是虚事”“《红楼梦》中‘虚实’观念的第二项重要内容,体现在真假或真幻。这不仅仅是指真实与虚构,还包含了作品的寓意”可知,小说体现在叙述的内容及寓意上,具体表现为真实与虚构,真假与真幻。

由原文“一般来说,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是虚实结合。运用实的砌末(传统戏剧对道具和布景的统称),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可知,戏曲主要体现在舞台景物设置方面,即运用实的砌末,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由原文“书法之美强调结构之法。如‘排叠’:‘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如‘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如‘避就’:‘避密就疏’。其结构上的要领在于布‘白’,跟绘画艺术的‘虚实’相类,同样追求的是‘无笔墨处皆成妙境’”“而用笔之法有‘藏锋’之说,其效用在于蓄势;与‘露锋’对举时,其笔法可以‘隐显’论,而‘隐显’也是‘虚实’关系的一种体现”“历代论书口诀多有‘掌虚指实’一说,讲的是握笔的要领”可知,书法主要表现在结构之法、用笔之法与握笔之法。

虚实关系不同:

由原文“真假乃《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托甄、贾二姓以贯穿全书。这里面贾(假)又是主线之主。作品因假而成幻,而幻中又有理有情,故可视之为真。所谓‘假不是假’‘假中有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也就是《红楼梦》里‘虚实’观念比真实和虚构更深一层的内涵”可知,小说讲究在虚中凸显实的价值,以使作品彰显现实意义和深层内涵。

由原文“实在的可视形象,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以点带面诱发观众联想,并加以装饰美化。但过于实在则会妨害演员表演。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倾向于装饰、写意,有浓郁的唯美意蕴”可知,戏曲则认为过于实在的形象对演员的表演会起到一定的妨害作用,舞台空间更倾向于装饰、写意。

由原文“书法之美强调结构之法。如‘排叠’:‘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如‘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如‘避就’:‘避密就疏’。其结构上的要领在于布‘白’,跟绘画艺术的‘虚实’相类,同样追求的是‘无笔墨处皆成妙境’”“而用笔之法有‘藏锋’之说,其效用在于蓄势;与‘露锋’对举时,其笔法可以‘隐显’论,而‘隐显’也是‘虚实’关系的一种体现”可知,书法之美则在疏密、隐显、虚实的相互关系中得以显现。

理论层次不同:

由原文“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既能看到虚写实写之法的精湛运用,也能看到全书从总体到细节的各个方面都浸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虚实相生、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大虚小实(整体空灵,局部深入),远虚近实(创造大氛围给予观众更多遐想空间)”可知,小说、戏曲的“虚实”论已进乎“道”。

由原文“虽说这只是谈论书法之‘技’而未进于‘道’,却也可以见古人将‘虚实’观念用于书法理论之一斑”可知,书法则多强调“技”。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

陈忠实

到云南,就为着看那里的好山好水。

对于一直生活在中国北方又偏于西部的我,看彩云之南的好山好水,几乎是为求得某种心理补偿。近年间,竟有机缘先后四次去了云南,确实可以说是饱尝了好山好水,也得到好山好水对人心理的滋润。然而,那好山好水的色彩终究架不住时间的消磨,渐渐远逝而淡隐,却是腾冲县里倚山而建的“国殇墓园”,久久撑立在心头,不仅难以淡忘,反而必须以我的文字来致一个深躬礼了。

这是四年前我第一次去云南,一到腾冲,就踏进了“国殇墓园”的大门,感受到一种凛凛然森森然的沉重和威压。这是滇西一座草木葱茏四季常绿的山。在这座山的山坡的襟怀里,长眠着八九千名中国士兵的魂灵。从山根到山顶,从右坡到左坡,按照原来的军事编制,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直到师一级,阵亡了的士兵和阵亡了的军官依序排列。每块小小的石碑下都埋葬着一个士兵或军官的尸体,石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生前的军职。整个这座青山,就是一个用尸体铸建的军阵。他们战死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完整和威势。

这场战事发生在1944年。为了收复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两年的腾冲,中国士兵战死了八九千人。中国士兵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他们不是赶走而是全歼了日本占领军。所谓全歼,就是一个不剩,干净彻底予以消灭;就是除了少数日寇士兵被活捉当俘虏,其余所有践踏过滇西这座美丽山城的鬼子,一个也没能活着逃出去。人数为六千,包括侵略和占领腾冲的日军最高司令长官藏重康美大佐。这应该是占领大半个中国八年之久的日寇最彻底的一场败仗,彻底到一败涂地一个不剩。

我踏着石阶从山脚往山顶走,两边是望不透的土冢和墓碑。我辨认着那些被风雨侵蚀过几十年的一块块碑石上的士兵或军官的名字,抚一抚墓堆上枯了又生的野草,最切近地感受到一个人的尊严和一个民族的尊严,最切近地感受到为着自己也为着民族的尊严而捐躯的这一片中国士兵的呼吸。我在小学课本上就知道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从此成为我永远都感到扬眉吐气的一个关。我后来读过几本抗日题材的小说,看过更多同类题材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游击队长李向阳小兵张嘎,让我反复享受民族英雄抗击侵略者的痛快淋漓。还有令我久久难以释怀的惨烈悲壮的台儿庄。我的案头现在正摊开着一部《立马中条》的长篇纪实书稿。这是一支由号称“冷娃”的关中青年为主组成的军团,我深深地陷入浓厚的乡土情结缠绕着的民族大义之中,每一座山头的争夺令我揪心,每一个关中子弟的阵亡令我闭气……我走在倚山为墓青山作碑的墓园中间的山道上,许久都不想说话,也不去想象那场战争的过程,心头只响亮着歼灭这个汉语词汇。这肯定是八年抗战无以数计的大小战役里,唯一可以使用歼灭这个词汇来概括结果的一场大战。我当然也感受到这个词汇对于侵略者和被侵略的人民永远都无法含糊的情感记忆。

墓园门口的右墙根下,有一个石块垒成的圆筒状的冢堆,下边埋葬着三个日本兵的死尸,其中一个是侵占腾冲的日军最高司令长官藏重康美大佐。石块上标刻着两个字:倭冢。在我们被外强侵略欺凌的史记上,日本侵略军先是被卑称为倭寇,即个子矮小的匪贼;抗日战争改称为鬼子,比倭寇更为鄙视更为不屑也更通俗化。这个冢堆里的大鬼子藏重康美大佐和两个不知名姓的小鬼子,作为践踏蹂躏腾冲的六千个被消灭的大小鬼子的代表,是向青山上长眠的中国将士跪伏认罪的一个象征。我很自然联想到岳飞墓前跪地的秦桧,千百年来不知承接了几百吨游人的唾沫儿。然而,我和同来拜谒的十余位作家朋友,谁也没有兴趣向倭冢吐出口水。整个人类正义的“唾沫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铺天盖地地倾覆到所有鬼子的脸上了。

我也记住了一位名叫张问德的老人。日寇从缅甸一路打过来占领了腾冲,当任的一位钟姓县长携着家眷逃之夭夭,不知踪影。张问德老人是卸任赋闲的前任县长,时年62岁,于危难之中拍案而起,重新披挂上任,被百姓称呼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县长,领导腾冲民众,周旋在群山之中,游击办公兼游击指挥,整整两年,直到全歼日寇收复腾冲。张问德可谓文武全才,曾经是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大元帅青年时代的老师,亦可谓名师出高徒。面对日寇占领军的劝降,张问德有一纸《致岛田书》传世,展示在墓园陈列馆的台阶上。且不说文采,单是那义正词严的凛然与决绝,如山岳巍峨,似江河咆哮,竖起处于危难之中一个不屈民族不可摧折的脊梁。我在诵读这篇文采激越的文字时,依然发生血液涌流的加速和心脏的猛跳。在滇西一隅的腾冲县正任和卸任的两个县长身上,截然分明着什么叫软骨头什么是硬骨头。

我对同行的朋友说,人的骨头的软硬,看来不是以年龄所能论定的。

文本二:

岛田阁下:

诚如阁下来书所言,腾冲士循民良,风俗醇厚,实西南第一乐园、大足有为之乡。然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露尸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栋;骡马遗失达三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者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余愿坦直向阁下说明,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予,此种赐予,均属罪行。由于人类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诅咒,而更能对遭受痛苦之人民予以衷心之同情。

……对于阁下所将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可能与必要。然余为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供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永离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乡,于断井颓垣之上,重建其乐园……

苟腾冲依然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

(选自《致岛田书》,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反复使用“彻底”“一个不剩”来诠释“全歼”,在突出这场战役的特殊性的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于能够“全歼”敌人的痛快与自豪。

B. 文本一在描写“倭冢”之时,花费笔墨对“倭寇”“鬼子”这两个称呼进行诠释,表达出作者对侵略者不屑、鄙视以及愤恨、谴责等情感态度。

C. 作者从张问德老人身上感受到了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不屈抗争的精神力量,盛赞他为“硬骨头”“抗战县长”,揭示“国殇墓园”承载的意义。

D. 文本二用具体的数据反映了腾冲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饱受的苦难,从中展现出张问德老人的文采、义正词严的决绝以及大义凛然的气节。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篇使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写云南的好山好水带给作者的心理滋润,却架不住时间的消磨,用反衬的手法表达对“国殇墓园”的难以忘怀。

B. 文本一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结构全文,穿插作者的回忆和思考,打破时空的限制,多方位地展现“国殇墓园”给予人的精神滋养。

C. 文本一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现腾冲将士的风貌,对“国殇墓园”将士的描写是面,对张问德老人的描写是点,兼顾了人物描写的广度和深度。

D. 文本二语言凛然有力,第二段反复使用“均”字,展现出文字的力度,也显示出张问德老人对于侵略者的痛恨,与“诅咒”一词相呼应。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达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9. 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作者必须致一个深躬礼的理由。

【答案】6. D    7. A    

8. ①用语简练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渲染,却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深情以及作者的震撼。②没有描写战争的画面,也就没有战地的喧嚣,只有一人行走于墓园之间的静默,却可以从阵立将士的排列中折射出战争的惨烈。    

9. ①致敬“国殇墓园”里为腾冲人民阵亡的全体将士;②铭记过往岁月中侵略者带来的苦难以及腾冲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③警醒后人对气节的坚守,珍惜当下幸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从中展现出张问德老人的文采、义正词严的决绝以及大义凛然的气节”错。具体数据不是展现张问德老人的文采和决绝,而是用来揭示侵略者的罪行,表达老人的愤怒。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文本一开篇使用先扬后抑的手法”“用反衬的手法表达对‘国殇墓园’的难以忘怀”错。对山水、墓园的感受谈不上“先扬后抑”,并没有对它们进行贬低或者否定。云南的好山好水与“国殇墓园”不能说哪个正哪个反,所以“反衬”的表述亦是错误的。

故选A。

【8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阵亡了的士兵和阵亡了的军官依序排列。每块小小的石碑下都埋葬着一个士兵或军官的尸体,石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生前的军职”,这段描写用语简练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渲染,却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深情以及作者的震撼。腾冲,这是云南边境的一块地方,谁曾想到在这里发生了那样一场激烈的战事。在“国殇墓园”里,安葬着多达八九千名不屈的灵魂,他们为了争取腾冲的光复,曾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敌人的枪炮,前赴后继,颠扑不辍!

没有描写战争的画面,也就没有战地的喧嚣,只有一人行走于墓园之间的静默,“整个这座青山,就是一个用尸体铸建的军阵”却可以从阵亡将士的排列中折射出战争的惨烈。这里发生过那样一场激烈的战事。一面山,整体地成为了安葬英魂的忠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在“国殇墓园”里,安葬着多达八九千名不屈的灵魂,他们为了争取腾冲的光复,曾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敌人的枪炮,前赴后继,颠扑不辍!致敬“国殇墓园”里为腾冲人民阵亡的全体将士;

这山是厚重的!它的厚重,写满了历史,写满了共产党人尊重事实的故事。一国之域,无论何疆何地,为了抵御外侮而抗争的英雄们,他们为国抗争的精神永远都是值得人们怀念的。铭记过往岁月中侵略者带来的苦难以及腾冲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

警醒后人对气节的坚守,珍惜当下幸福。清醒,珍惜,奋斗,为留住好山好水,为没有伤心哭泣,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是历史的教训,他曾经有过,但我们期盼,明天不再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字宜学,太保直曾孙也。正德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春,乾清宫灾。思应诏上疏曰:“天下之治赖纪纲,纪纲之立系君身而已。私恩不偏于近习,政柄不移于左右,则纪纲立,而宰辅得行其志,六卿得专其职。伏愿陛下悉遵旧典,凡遇宴间,少赐召问。勿以遇灾而惧,灾过而驰,然后可以享天心,保天命。”其年九月,帝狎虎而伤,阅月不视朝。思复上封事曰:“近者道路传言,虎逸于柙,惊及圣躬。臣闻之,且骇且惧。陛下即位以来,于兹九年。朝宁不勤政,太庙不亲事。两宫旷于问安,经筵倦于听讲。戒惧之心日忘,纵恣之欲日进,好恶由乎喜怒,政令出于多门。”疏入,留中者数日,忽传旨降远方杂职,遂谪潮州三河驿丞。思年少气锐,每众中指切人是非。已悔之自煞为质讷及被谪怡然就道。夜过泷水,舟飘巨石上,缘石坐浩歌。家人后至,闻歌声乃舣舟以济。王守仁讲学赣州,思从之游。及守仁讨宸濠,檄思赞军议。世宗嗣位,召复故官,仍加俸一级。思疏辞,帝不允,因命近日迁俸者,皆不得辞。寻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与同官屡争“大礼”,不报。时张璁、桂萼、方献夫为学士,思羞与同列,疏乞罢归。不许。其年七月,偕廷臣伏左顺门哭谏。帝大怒,系之诏狱,杖三十。逾旬,再杖之。思与同官王相等,凡十有七人,皆病创先后卒。隆庆初,各廕一子,赠官有差。思志行迈流俗,与李中、邹守益善。高陵吕柟亟称之,尝曰:“闻过而喜似季路,欲寡未能似伯玉,则改斋其人也。”改斋者,思别号也。

(节选自《明史·王思传》,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V”。

已A悔B之C自D敛E为F质G讷H及I被J谪K怡L然M就N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灾,本义是指自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后引申为各种天然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B. “羞与同列”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羞”字含义相同。

C. “皆病创先后卒”与“草创未就”(《报任安书》)两句中“创”字含义不同。

D. “欲寡未能”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寡”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德九年春,乾清宫发生火灾。王思主动上疏皇帝,认为天下的治理依赖法度,希望陛下能够遵循旧有典章,让宰辅六卿能够各司其职。

B. 因皇帝一个多月不理朝政,王思上疏指责皇帝不勤政务,不祀太庙,好恶决于喜怒,政令出于多门。因此遭到贬谪担任潮州三河驿丞。

C. 王思年少时常常当众指责别人的是非,但事后也能时常反思。后来跟随王守仁四处游学,到王守仁讨伐朱宸濠时,在其幕下参赞军事。

D. 世宗继位后,王思与同僚多次上疏争论“大礼”,甚至偕同朝廷大臣跪伏在左顺门痛哭进谏,为此惨遭杖责。最后,因杖责受伤而去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以遇灾而惧,灾过而驰,然后可以享天心,保天命。

(2)近者道路传言,虎逸于柙,惊及圣躬。臣闻之,且骇且惧。

14. 正德九年,王思两次上疏皇帝,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H  K    11. D    12. C    

13. (1)遇到灾难不要惊慌失措,等灾难过去后要加速前进,这样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保护生命的使命。

(2)近来众人纷纷说,老虎从木笼中逃出,惊到您。我听了这些话,又惊又怕。    

14. ①正德九年春,乾清宫灾,王思进言侧重整顿朝廷纲纪,遵循旧典,让百官各司其职;②其年九月,帝狎虎而伤,阅月不视朝,王思进言侧重让皇帝勤于朝政,亲事太庙,做事公允等方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后来对这种做法后悔了,就收敛自己变得质实木讷。等到被贬谪,他就安适自地上路了。

“悔之”为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

“为质讷”中“为”作谓语,“质讷”作宾语,动宾结构完整,应在“质讷”后断开;

“被谪”为谓语成分,“就道”也为谓语成分;“怡然”作“就道”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故应在“谪”后断开。

故选CHK。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B. 正确。两句中“羞”字均为意动用法,以……为羞。句意:王思以和他们同等位次为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

C.正确。“创”,名词,创伤;/“创”,动词,创作。句意:都受了伤先后去世;/刚开始创作,尚未完成。

D.“含义相同”错误。“欲寡未能”的“寡”含义是“减少”;“能克终者盖寡”的“寡” 含义是“少”。句意: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却无法完全做到;/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很少。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后来跟随王守仁四处游学”错误。原文说“王守仁讲学赣州,思从之游”,可见,王思只是跟从王守仁在赣州学习,并没有跟随王守仁四处游学。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惧”,害怕,惊慌失措;“驰”,加速前进;“天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保”,保护,保全。

(2)“近者”,近来;“逸”,逃跑,逃出;“骇”,震惊。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结合原文“九年春,乾清宫灾。思应诏上疏曰:‘天下之治赖纪纲,纪纲之立系君身而已。私恩不偏于近习,政柄不移于左右,则纪纲立,而宰辅得行其志,六卿得专其职。伏愿陛下悉遵旧典,凡遇宴间,少赐召问’”分析可知,正德九年春,乾清宫灾,王思进言侧重整顿朝廷纲纪,遵循旧典,让百官各司其职;

结合原文“其年九月,帝狎虎而伤,阅月不视朝。思复上封事曰:“……陛下即位以来,于兹九年。朝宁不勤政,太庙不亲事。两宫旷于问安,经筵倦于听讲。戒惧之心日忘,纵恣之欲日进,好恶由乎喜怒,政令出于多门”分析可知,王思此次进言侧重让皇帝勤于朝政,亲事太庙,做事公允等方面。

参考译文:

王思,字宜学,太保王直的曾孙。正德六年考取进士,改庶吉士,被授任编修。九年春,乾清宫受灾。王思接受皇命的诏命,上疏说:“天下太平依靠纲领、法度,纲领法度的的确立依靠君王罢了。皇恩不偏向亲近之人,政权不掌握在身边的大臣手中,那么纲领法度就会确立,辅佐君王的人才能推行自己的志向,六卿能够执行好自己的职责。希望陛下都遵循旧例,凡是吃饭的时间,少下令召见大臣。遇到灾难不要惊慌失措,等灾难过去后要加速前进,这样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保护生命的使命。”正德九月,皇帝因亲近老虎而受伤,一个多月不上朝。王思呈上密封的奏章说:“近来众人纷纷说,老虎从木笼中逃出,惊到您。我听了这些话,又惊又怕。陛下就帝位以来,到现在有九年了。朝廷,不勤于政务;太庙,不亲自祭献。对两宫缺少问安,讲席之时倦于听讲。警惕之心日益忘却,肆意放纵的欲望一天超过一天,喜欢人和讨厌人都出于自己的喜与怒,国家政令由多家发出。” 奏章送入朝廷,留置于宫禁中几天,忽然传出圣旨要把他贬官到远方担任杂职,于是被贬为潮州三河驿丞。王思年轻气盛,每每在众人之中指摘别人的过错。他后来对这种做法后悔了,就收敛自己,变得质实木讷。等到被贬谪,他就安适自在地上路了。在晚上路过泷水,船飘到了大石上,他攀爬到石头上坐着放声高歌。家人后来赶到,听着歌声才把船停好渡他过河。王守仁在赣州讲学,王思跟从他学习。等到王守仁征讨朱宸濠,发布公文召王思参与军事谋划。世宗继位,征召王思并恢复原来的官职,还增加一级俸禄。王思上疏推辞,皇帝不允许,于是命令近日升迁加俸的人,都不能推辞。不久,王思充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和同僚多次争“大礼”,皇帝不回复。当时张璁、桂萼、方献夫为学士,王思以和他们同等位次为羞,上疏请求辞官回家。朝廷不准许。那一年七月,王思偕同朝廷大臣趴在左顺门哭着劝谏。皇帝很生气,把他们收押在诏狱,每人杖责三十大板。过了十天,再次杖责他们。王思和同僚王相等,总共十七人,都受了伤先后去世。隆庆初年,各自荫及一个儿子,赠官有所不同。王思志向操行超越世俗之人,和李中、邹守益交好。高陵吕柟屡次称赞他,曾说:“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就像季路;总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无法完全做到,就像蘧伯玉,就是改斋这个人啊。”改斋,是王思的别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项王庙壁

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人喜欢在诗中臧否人物,这首诗从多角度对项羽、刘邦作了一番评说。

B. 诗人认为刘邦能去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川百姓的拥戴,可谓真龙天子。

C. 诗人认为项羽虽英勇可称虎,但入关后纵火烧阿房宫,较刘邦而言稍有逊色。

D. 诗人以项羽、刘邦对女人的沉迷为切入点来批判二人,读来新奇,立意不俗。

16. “项王真龙汉王鼠”,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没有答应,表明项羽做人正直,不搞阴谋诡计,故而诗人认为项王是真龙。②楚汉争霸时,项羽挟持刘邦的父母,威胁刘邦退军,刘邦竟然不顾父母安危,并扬言希望项羽分他一杯羹,表现出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故而诗人认为汉王是鼠。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D.“诗人以项羽、刘邦对女人的沉迷为切人点”错误,本诗是以项羽、刘邦都使女人哭泣为切入点。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人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诗人观点态度需要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汉王真龙项王虎”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认为项羽是真龙,而刘邦是鼠。然后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结合《鸿门宴》可以理解“玉玦三提王不语”的意思,即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举起玉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面对刘邦的诚挚道歉没有答应范增,说明项羽不耍阴谋诡计,为人正直,做事光明磊落,因此项王是真龙。

“鼎上杯羹弃翁姥”需要结合《项羽本纪》进行分析,当时楚汉争霸,项羽以刘邦的父母的性命要挟刘邦,让其退军,但是刘邦不顾父母性命安危,并告诉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要烹掉你的父亲,记得分给我一杯羹。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泼皮无赖的行径,故而诗人认为汉王是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交代屈原出生于三寅吉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入蜀途中悬泉瀑布轰鸣的场景,可谓惊心动魄。

(3)宗庙是中国古代天子或诸侯开展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就记录了古人与宗庙相关的活动。

【答案】    ①. 摄提贞于孟陬兮    ②. 惟庚寅吾以降    ③.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④.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⑤. 其后用兵    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宗庙之事,如会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陬”“庚寅”“豗”“砯”“壑”“遣”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摆龙门阵的“摆”,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摆”这个字,原本就有铺排陈列之意。比如摆摊、摆阔、摆架子,都非铺陈排比不可。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便是铺陈排比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后来不流行了,但它的精神,却为成都人所继承,并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   ①   。

龙门阵就是成都市民的“赋”。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吹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和“赋”一样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但作为市民的“赋”,则还要闹热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即便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也要   ②   ,摆得七弯八拐。这样的“作品”,非得上茶馆不可。成都茶馆的魅力,便在于那里有龙门阵。龙门阵之所以必须到茶馆里去摆,则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   ③   ,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

茶馆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此为“得天时”;茶馆环境宽松,可站可坐可躺,时时茶水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多为龙门阵之“发烧友”,目标一致,兴趣相同,摆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呼百应,气氛热烈,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越摆越火。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幽默轻快,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18. ①发扬光大   ②添油加醋   ③用武之地    

19. 龙门阵和“赋”一样,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这是它不同于一般聊天、吹牛的地方。    

20. ①大词小用,反差带来幽默效果。“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百战百胜”常用在较大的话题如家国治理、战争谋略等,此处用于消遣摆龙门阵,郑重其事而显得幽默。
②谐音双关。“龙门阵”本意是闲谈,在此处作者把“龙门阵”的“阵”与战斗中排兵列阵的“阵”双关,为幽默化的表达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③排比句式,四字短语,使得节奏轻快。三个“此为……”构成排比句,语势整齐充沛,“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摆者有心”等大量四字短语的使用,语言轻快,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但它的精神,却为成都人所继承”可知,此处的意思是指这种精神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得以发展壮大,所以可用成语“发扬光大”,解释为: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第二空,结合前文“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后文“摆得七弯八拐”可知,此处指市民在叙述事情时会用夸张的手法添加很多内容,所以可用成语“添油加醋”,解释为: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前文“必须到茶馆里去摆”“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可知,此处的意思是只有到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可以施展自己才能,所以可用成语“用武之地”,解释为: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

本句主干句是“龙门阵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第一句是“龙门阵和‘赋’一样”;第二句是“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吹牛的地方”,因为此句不能单独成句,根据前后语意可将其调整为“这是它不同于一般聊天、吹牛的地方”。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的句子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子中“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指的是在作战中有利的时令气候、有利的地势地形、团结的人心是“百战百胜”的先决条件。这几个词常用在较大的话题中,如家国治理、战争谋略等,而在文中是郑重其事用于消遣摆龙门阵,这种大词小用的写法带来很大反差,具有幽默效果。

“龙门阵”在文中指的是市民之间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地闲谈,而由文中“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可知,作者在此处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将“龙门阵”的“阵”与战斗中排兵列阵的“阵”双关,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活泼、幽默。

使用了排比句式,“此为‘得天时’”“此为‘得地利’”“此为‘得人和’”是三个结构一致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语势整齐充沛,加强了表达效果;文段中大量使用短句,如“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摆者有心”“一呼百应,气氛热烈”等四字短语,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整齐简短的句式使语句幽默轻快。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无论是才貌双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还是旷达豪放的_________,聪慧果敢的探春,__________的熙凤……几乎个个都不得善终。更有含辱投井的__________,蒙羞撞墙的司棋,___________的尤二姐……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拉开了红楼女儿悲剧序幕的,就是学诗的香菱。她在《红楼梦》开卷就向我们款款走来,其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经历被拐,被抢,三次改名,但无损她如莲清志。

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趁薛蟠外出而暂随宝钗搬入大观园小住,一入园她就向宝钗求教——香菱笑道:

“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随后,她又向黛玉求教——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惜春  胆大泼辣  玉钏  吞金自尽

B. 湘云  世故圆滑  玉钏  悬梁自尽

C. 湘云  胆大泼辣  金钏  吞金自尽

D. 惜春  世故圆滑  金钏  悬梁自尽

22. 面对香菱学诗的请求,宝钗黛玉给出的答案大不相同,试分析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

【答案】21. C    22. ①二人性格不同。宝钗性格世故圆滑,既不直接拒绝,也未答应教诗。黛玉性格清高孤傲,直来直去,直接答应了香菱的请求。②对香菱的感情不同。宝钗把香菱当成哥哥的妾室,自己的嫂子,故按家庭内部秩序希望她恪守女子应尽之责。黛玉对香菱的经历深感同情,且黛玉寄人篱下,与香菱同病相怜,故而愿意亲近她,满足她学诗的愿望。③对女子价值的认识不同。宝钗认为身为女性,与各位长辈、姐妹尽礼数、打交道,显示修养、建立感情更为重要。黛玉则更认同女性在诗书上的才华,肯定个性化的自我价值。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根据情境补写内容的能力。

第一空,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结合“旷达豪放”此处应是史湘云。

第二空,王熙凤胆大泼辣、争强好胜。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在众人噤若寒蝉的贾母面前谈笑风生。王熙凤本没想弄权铁槛寺,可是架不住老尼姑的激将法,她一听老尼姑说:“如今不管,张家不说没工夫,不希图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似的。”立刻激起了逞强好胜之心,揽下了张金哥与守备之子退婚的官司。结果害得两个有情人相继殉情而死。此处可填“胆大泼辣”。

第三空,金钏儿,王夫人的大Y环。有一天王夫人午睡,金钏儿坐在旁边给她边捶腿边打瞌睡,宝玉见后,便和她开玩笑,金钏儿说了句俏皮话,被假寐的王夫人听见,翻身起来,打她的脸,并骂她……王夫人要撵她出去,金钏儿跪地哀告,百般苦求,王夫人执意不肯收留,逼得金钏儿投井自尽。

第四空,尤二姐是贾琏的二房,是贾珍的继室尤氏的继母带来的女儿。她模样标致,温柔和顺。贾琏因惧怕王熙凤的淫威,只得偷偷娶尤二姐为二房,并把她安置在荣国府外,但不久被王熙凤发现,在她的借刀杀人计谋下,尤二姐备受折磨,当胎儿被庸医打下后,她绝望地吞金自尽。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名著相关内容的能力。

二人性格不同。面对香菱的请求,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既不直接拒绝,也未答应教诗,可见宝钗性格世故圆滑;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黛玉性格清高孤傲,直来直去,直接答应了香菱的请求。

对香菱的感情不同。“香菱趁薛蟠外出而暂随宝钗搬入大观园小住”,宝钗把香菱当成哥哥的妾室,自己的嫂子,按家庭内部秩序她自然希望希望香菱恪守女子应尽之责,不要只想着吟诗弄月之类的。黛玉和香菱相对贾家,都是外姓人,与香菱同病相怜,二人都孤苦无依,所以黛玉对香菱的经历深感同情,且黛玉寄人篱下,故而愿意亲近香菱,满足她学诗的愿望。

对女子价值的认识不同。结合“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可知,宝钗认为身为女性,与各位长辈、姐妹尽礼数、打交道,显示修养、建立感情更为重要。黛玉在各类作诗的场合都是尽展诗才,她更认同女性在诗书上的才华,肯定个性化的自我价值,她经常以诗博得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是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等都变得易如反掌。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看法,并为未来的AI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科技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些不道德的人可能会利用ChatGPT制作虚假信息、骗取钱财或进行诈骗行为。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1月,美国89%的大学生都是用ChatGPT做作业。

2023年1月,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Po)宣布,该校已向所有学生和教师发送电子邮件,要求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多家学术期刊发表声明,完全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机器人撰写学术论文。

就连ChatGPT官方也做出了以下回应: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和写论文是不道德和不健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需要学会自主思考,理解知识并自己动手完成作业。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只能短暂地帮助学生获得分数,但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炼观点,围绕“新科技·新思考”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所供材料揭示了作为新科技的代表,ChatGPT这一聊天机器人模型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制造了麻烦。它能与人进行对话、互动,能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为未来的AI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它也可能被一些不道德的人用来制作虚假信息、骗取钱财或进行诈骗行为。由此可知,ChatGPT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应该注意,技术本身不会有价值取向,到底有利还是有害,关键看技术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所以说,人怎样对待、使用这些新技术,决定了它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题干要求围绕“新科技·新思考”这一话题写一篇申论。申论是指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本则题目是引导学生由ChatGPT带来的问题出发,针对在新的时代如何使用新科技、如何应对新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提出观点,并论述理由。

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分析ChatGPT入手,指出新科技确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但是,如果错误地使用、依赖新科技,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从而引出论点:要理性、合理地使用新科技。在行文过程中,先强调新科技的发明,对人类来说是福祉,此处可以联系新科技的发现与历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举例论证;然后,辩证分析,如果人们错误地使用新科技的成果,把它用在不正当的事情上去,新科技则会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接下来,总结指出,应该不遗余力地去开发新技术,以解放人类,让人类获取自由,但也不能形成技术依赖,不能借技术而行不轨,也要避免被技术所奴役。

立意:

1.新科技是把双刃剑。

2.科技本无罪,庸人错用之。

3.役使新科技,莫役于新科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6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31)

  1. Your blog has quickly become my go-to source for reliable information and thought-provoking commentary. I’m constantly recommending it to friends and colleagues. Keep up the excellent work!

  2. Your ability to distill complex concepts into digestible nuggets of wisdom is truly remarkable. I always come away from your blog feeling enlightened and inspired. Keep up the phenomenal work!

  3. I do agree with all the ideas you have introduced on your post They are very convincing and will definitely work Still the posts are very short for newbies May just you please prolong them a little from subsequent time Thank you for the post

  4. Your blog has quickly become one of my favorites. Your writing is both insightful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 always come away from your posts feeling inspired. Keep up the phenomenal work!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