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精品解析:上海市格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上海市格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格致中学二〇二二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测验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共 7 页) (测试 120 分钟内完成,总分 100 分,试后交答题卷) 友情提示:昨天,你既然经历了艰苦的学习,…

格致中学二〇二二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测验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共 7 页)

(测试 120 分钟内完成,总分 100 分,试后交答题卷)

友情提示:昨天,你既然经历了艰苦的学习,今天,你必将赢得可喜的收获!

祝你:诚实守信,沉着冷静,细致踏实,自信自强,去迎接胜利!

一、 基础积累(13 分)

1. 古诗文默写。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温和自谦,让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比他们大有所顾忌,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着暖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浪遏飞舟    ②. 人生如梦    ③. 一尊还酹江月    ④.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⑤. 毋吾以也    ⑥. 浴乎沂    ⑦. 风乎舞雩    ⑧. 咏而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遏、尊、酹、毋、以、雩。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

(2)寻蒙国恩,除职洗马 (     )

(3)以大杖击二十,垂死 (     )

(4)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     )

(5)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 

【答案】    ①. 驻扎、住宿    ②. 任命、授职    ③. 临近、将近    ④. 深厚    ⑤. 夸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次”,驻扎、住宿。句意: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2)“除”,任命、授职。句意: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3)“垂”,临近、将近。句意: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

(4)“笃”,深厚。句意: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

(5)“伐”,夸耀。句意: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二、阅读(47分)

(一)(11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3. 第4段划线的句子描写风雪中除草归来的母亲,请加以赏析。

4. 联系全文,分析第六段的作用。

5. 有人认为标题改为“雪夜里的母亲”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 划线句以雪衬人,运用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艰辛毫不在意,辛勤劳作、认真对待生活的品质,表达“我”对母亲的心疼和赞美之情。    

4. 第6段用书里读过的下雪的场景,衬托积极努力生活的母亲的形象,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同时也为文章增添文学气息,使“雪”形象更为丰满。    

5.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较好。
①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这个标题为题,意蕴更丰富,更含蓄蕴藉。

②文章中的“雪花”用了比喻手法,既是指大自然中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③文章是围绕着雪花,全文写了雪夜里的母亲、书里下雪的场景、北方和南方的雪下的人们,“雪花”标题更契合文章内容。

④文章主旨不仅是赞美“我”的母亲,也赞美了雪花下认真过着自己的生活的普通的人们。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划线句“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用大雪衬托母亲的形象,运用肖像描写“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和“龟裂的手”,描绘了风雪中为了生活不顾严寒,辛苦劳作的母亲,同时运用动作描写,用了“轻轻去、靠在,经过、走进”等一系列动作塑造了母亲对生活的艰辛毫不在意,辛勤劳作、认真对待生活的性格特点,从而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和赞美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找到引用的这些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从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去分析。

由“风雪山神庙”感受到了惊心动魄,由《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感受到了些许悲伤,“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感受到了风雪的洗礼。大量引用文学作品中下雪的场景,使“雪”形象更为丰满,显示了不同人物对于雪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给文章增添了文学气息,衬托出积极努力生活的母亲的形象。

由句子“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可知,赞美了像母亲那样积极努力生活的态度,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题作铺垫。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原标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较好。

“雪夜里的母亲”能直接点出描写对象,赞美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冒着风雪勤苦劳作,但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这个标题为题,从深刻内含上看“雪花”有丰收、收获等象征的作用,意蕴更丰富,更含蓄蕴藉。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文章题目中的“雪花”用了比喻手法,既是指大自然中飘落的雪花,更是指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如改为“雪夜里的母亲”,便缩小了范围,不合适。

文章是围绕着雪花,前五段写了雪夜里的母亲,第六段写了书里下雪的场景,七八九段写北方和南方的雪下的人们,最后一段联系题目总结全文,“雪花”标题更契合文章的内容。

文章主旨不仅是赞美“我”的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冒着风雪勤苦劳作;也赞美了雪花下有着不同生活的普通人们,他们为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方式飘落,认真地过着自己的生活,都是值得颂扬的。

(二)(9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①自古以来,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纵观整个中西文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居于文学价值体系的重要位置,只是不同年代所承担的具体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

②在中国,从先秦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观,不仅强调了文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更是让其肩负起了兴国大业之重任。近代梁启超、鲁迅等人也都强调过文学的社会价值。在西方,以柏拉图谈文学的教育作用始,直至 19 世纪硕果累累、影响广泛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社会价值在实践和理论中均备受推崇。美国的“废奴文学”即是典型代表,用文学的形式主张废除血腥、残暴的奴隶制,伸张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开展。

③在当下,新的社会问题、时代主题,又为文学的社会价值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精神活动,能够重塑人的价值观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形象生动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也能够多层次地把握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这样既能以史为鉴,又能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基本问题;文学的认识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并非枯燥地为我们呈现当下的社会面貌,而是通过审美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形象来展现时代风貌;文学能够带给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人能够将此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化他人,从而更好地改造大众的精神世界,整个社会精神面貌也将会焕然一新。

④但近年来文学社会价值的地位却有所下降。随着大众传媒业的发展,以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介为载体的娱乐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学的读者变少了,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文学渐趋小众化;文学创作本身在适应商业化、娱乐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忽视社会价值的现象。有些作家陷入盲目虚构和大玩文字游戏的怪圈,他们的文学创作完全脱离了时代和社会;有些作家则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机械地生产出毫无道德内涵,仅是满足感官享受的媚俗作品;还有些作家为了快速适应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效益。

⑤文学社会价值的时代意义和尴尬处境都决定了重申的必要性,那么应当如何重申呢?

⑥其一,要关注时代主题并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历史是发展的,时代是更替的,当代文学理应直面当下的各种社会问题。但也要避免把文学变为简单的、机械的“时代传声筒”,或仅仅只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浅尝辄止式的报告和记录。 恩斯特·布洛赫曾说:“不脱离时代而写作,并不等于按生活本身写作。”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书写的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故事中人物所展现出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具有永恒价值。即便放在当下,它的精神内涵也会继续砥砺人心、鼓舞大众。

⑦其二,积极推动文学的大众化。优秀文学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并非只是少数人的独角戏。关注时代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贴近人民生活,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还要进一步将时代主题融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中去,扩大文学的受众群,让文学走入群众中去,表达人民心声,引起广泛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学教育、鼓舞、引导人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的大众化并不是否认个性化。每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呈现方式必然不尽相同,风格的多样化是保持文学世界焕发多彩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⑧其三,始终坚守文学独特的审美品性。关注时代主题和推动文学的大众化并不是让文学走向彻底的世俗化,甚至媚俗化。毕竟文学具有高于生活和不同于其他娱乐活动的审美品格,因此,坚守文学固有的审美品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文学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迷失方向。文学走向审美层次的情感表达、道德批判、人性净化等意义都能穿越时空界限,拥有永恒的价值,这也是文学社会价值和意义能够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选自《重申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有删改)

6. 第⑥段划线词“时代传声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⑦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8.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文学社会价值的一项是 (   )

A. 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社会生活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时要思考,思考时要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迷惘和懈怠。

B.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言之有物,要充分关注社会生活,并且反映人民的疾苦。

C. 曹雪芹倾尽一生心血创作《红楼梦》,以宝黛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成为不朽的社会画卷。

D.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代文学一方面要体现充满正能量的时代主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文学手法,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

B. 优秀文学往往是能够体现某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作品,而且是通过作家个性化创作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劳动成果。

C. 文学绝对不能媚俗化,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娱乐活动的审美品格,进入审美层次后,它就会拥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D. 文学是作为一种审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尽管它需要突出时代主题,需要作家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但审美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

【答案】6. 简单机械报告或记录社会面貌的文学作品    

7. 第⑦段划线句补充论述了对“推动文学的大众化”不宜刻板过度,指出作家创作的个性有其必然性,“大众化”也应包容“个性化”,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全面严谨。    8. A    9.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但也要避免把文学变为简单的、机械的‘时代传声筒’,或仅仅只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浅尝辄止式的报告和记录”可知,“时代传声筒”在文中的意思是:简单机械报告或记录社会面貌的文学作品。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关注时代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贴近人民生活,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还要进一步将时代主题融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中去,扩大文学的受众群,让文学走入群众中去,表达人民心声,引起广泛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学教育、鼓舞、引导人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的大众化并不是否认个性化”可知,第⑦段划线句补充论述了对“推动文学的大众化”不宜刻板过度;

再结合“每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呈现方式必然不尽相同,风格的多样化是保持文学世界焕发多彩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可知,指出作家创作的个性有其必然性,“大众化”也应包容“个性化”,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全面严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习方法,不是社会价值。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但审美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错误。由原文“自古以来,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可知,文学的社会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而不是“审美”。

故选D。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南宋)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 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神州沉陆:语出《世说新语》,指国土沦丧。②一范一韩:指范仲淹和韩琦,北宋时他们曾为巩固西北边防起了重要作用③百二山河: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指二人扼守,可敌百人,形容地势险固。④拜将台:刘邦拜韩信为将处。欹,倾斜,歪向一边。怀贤阁:纪念诸葛亮北伐处。

10. “酹江月”按字数分,属于词中的(   )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11. 对词中文句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

A. “北望长安”句展现了都城沦陷、山河破碎的场景,语带讥嘲,情感沉痛。

B. “塞马晨嘶”句描绘了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氛围,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

C. “阃外何人”句描绘曾经的辉煌战斗经历,表达再赴沙场杀敌的强烈愿望。

D. “独对中天明月”句以景语结情,以明月证心,展露作者孤独、悲壮、愤激之情。

12. 结合作品,赏析本词用典的表达效果。

【答案】10. C    11. C    

12. 作者用“一范一韩人物”“汉家三杰”“拜将台”“怀贤阁”(举出1例即可)等典故,表达怀想先贤、追慕英雄的情怀/表现了对当今朝廷不知用人的愤慨;

用“神州陆沉”“百二山河”“空指冲冠发”(举出1例即可)等典故,写出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又无力回天忧愤之情。

数典并用,使作品意蕴丰富(言近旨远),委婉含蓄而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复杂深沉的爱国之情,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酹江月”共100字,属于长调。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C.“描绘曾经的辉煌战斗经历,表达再赴沙场杀敌的强烈愿望”错误。“铁骑千群都灭”指南宋诸军皆败,作者深感痛心。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

用典的作用一般有: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本词“一范一韩人物”,一范一韩,范指范仲淹,韩指韩琦。范韩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西夏敢骚扰。“汉家三杰”,指汉初名臣张良、萧何、韩信。“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在陕西西部。“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在陕西凤翔东南。这些典故都是反面用典,在表达怀想先贤、追慕英雄的情怀的同时,又表现了对当今朝廷不知用人的愤慨。

“百二山河”形容关中形势险要,但“六师不发、铁骑千群都灭”,所以“空指冲冠发”作者面对国土沦丧,无力回天,忧愤难当。

此词用典恰当,丰富了诗歌意蕴,感情委婉而充沛;创设意境,引发读者联想。

(四)(11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 解释文中句子的划线词

(1)谷不可胜食也 (       )

(2)树之以桑 (       )

(3)勿夺其时 (       )

14. 翻译划线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 分条陈述孟子在文中中劝谏梁惠王要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基本途径。

【答案】13.     ①. 尽    ②. 种植    ③. 耽误/占用    

14. 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15. 养民上,从住、衣、食三方面提出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比如不违农时、发展丝织业等;

教民上,发展教育事业,教导百姓孝悌之理,从而“使民加多”。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胜”,尽。句意:那粮食就吃不完。

(2)“树”,种植。句意:种上桑树。

(3)“夺”,耽误/占用。句意:不误农时得到耕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谨”,重视;“庠序”,学校;“申”,反复地陈述;“颁”通“斑”,斑白;“负戴”,背着、顶着东西。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结合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分析,可概括为养民上,从住、衣、食三方面提出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比如不违农时、发展丝织业等;

结合原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分析,可概括为教民上,发展教育事业,教导百姓孝悌之理,从而“使民加多”。

参考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五)(8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抱膝轩记

【清】管同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颜,匾额)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注】①僦(jiù)宅:租房。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③喧阗(tián):哄闹声。

16.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水穴城来会 穴:穿过

B. 家凡六徙 凡:总共

C. 意尚阙然 阙:残缺

D. 而会是三水 而:然而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B.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C.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D.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18. 请找出与文中划线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A.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 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 抱膝轩处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但作者却抗声高诵,悠然自得。

D. 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答案】16. C    17. C    18. B    19.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阙”,缺憾。句意:心里还感到有点缺憾。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它的东岸大致是一些果园和菜圃,里面交错种植着桃树、杏树、韭菜和菘菜这些果蔬,山林和河水相映衬,船只穿梭往来。

“率”在此为“大都”“大致”的意思,后面应加出谓语“是”,“果园菜囿”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D。

“属”指这类,包含“桃杏韭菘”,故“桃杏韭菘之属”作“植”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为……所”形式的被动句。句意:第二年,我被人延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轩就废弃了。

A.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呀。

B.被动句式,“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能受到保护,是因为国君不施行恩惠。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句意: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行道亡诸将数十人”。句意:在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二段“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可知,作者修建抱膝轩的原因不是因为“很不满意”,而是因为没有安静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感到有点缺憾。

故选B。

参考译文:

自从明太祖定都江宁,杨吴城濠就被围在了城内,它的水流一天天变小。它在向东流到竹桥的时候,有条河穿过城与它会合,就是古人所说青溪中的一条。它转过弯向南流,到柏川桥,又和钟山的山溪会合。又渐渐向南流,经过大中桥,就看到秦淮河流过东关,与它流到一起,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狭小了,可是会合了这三条河,半里长的河道之内,水势仍然显得很大。此外,这个地方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它的东岸大致是一些果园和菜圃,里面交错种植着桃树、杏树、韭菜和菘菜这些果蔬,山林和河水相映衬,船只穿梭往来。(令人感到)这里虽然处在城中,几乎和郊外没有区别。  

我自从回到江宁,总共搬过六次家。最近一次就在这条河的西岸租房居住。(我租的)老屋有一百多年了,(屋顶常有)尘土渗漏下来。每到夏天,阳光猛烈地照射,阴雨连绵,睡炕被热气蒸着,雨水淋着,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可是)我住在这里未曾感到不舒适。唯独它只有四间屋,在奉养母亲、安顿妻子儿女和安排厨房之外,一点都没有安静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感到有点缺憾。嘉庆十五年我从山东回来,才在靠近第二间房后面一间屋大的地方,建成一间小屋,门上匾额题为“抱膝”。(小屋里)积存的书籍堆满了书架,我放了一张床,悠然自得,长啸吟唱,就有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可是它所在的地方,前面靠近市场,后面连着内室,左边与邻居家相连;(由于)没有隔墙,凡夫俗子、行人旅客的歌唱声,妇女的呼叫声,孩子的啼哭声,鸡狗的鸣叫声,嘈杂喧闹,几乎无时无刻没有。当我神情专注,心意满足的时候,就高声朗诵,家里人常常笑话我声音大吵人。(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声音,常常被我的声音盖住。以前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抱着膝盖吟唱《梁甫》。当时的人们询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着不说话。我给这个轩命名,怎么敢拿诸葛武侯来自称,也只是(表达)像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可是我既厌恶又鄙视写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间小屋里,读书不停。(如果)有人问我(志向在哪里),我将拿什么来回答呢?抱膝轩建好之后,我在那里住了一年。第二年,我被人延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轩就废弃了。可是那一时的兴致,不能忘怀,所以就将它补记下来。

三、作文(40分)

20. 痛苦,指身体的疼痛苦楚;也指精神上的折磨疼痛。有人说痛苦是财富,有人说,这话是胡说,痛苦就是痛苦。

你如何看待上述对痛苦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痛苦也是一笔财富

痛苦之于人,如同人生画卷上的点睛之笔,有了它,顿觉人生之精彩,生活之丰富。

生活中没有痛苦是不现实的,生活中没有痛苦也是不完满的,因为没有体味过苦怎能知道蜜的甘甜。恰如经历过困苦的人,更珍惜衣食无忧的生活,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更觉安康的可贵。是否有人这样想过:痛苦,其实也是一种财富。

痛苦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种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全都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痛苦和磨难有时也与人生相依伴。当痛苦降临时,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有的人那么不屈不挠,在与痛苦的拼搏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七岁就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教育和生活的重任,他的父亲酗酒成性,在他四岁的时候就把他一直几个小时地拴在钢琴前,让他无休止地苦练钢琴,即使这样,他也从不抱怨社会,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不断的去努力,去创造,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这是对命运最好的答复。

痛苦是幸福的前奏,欢乐在痛苦中孕育和萌发。

没有河蚌与沙子的苦苦拼搏,就没有晶莹璀璨的珍珠,没有那痛苦的“一把辛酸泪”就不会有石破天惊的《红楼梦》,没有生活的磨练与逼迫,就不会有凄美壮烈的《命运交响曲》。

痛苦是人生的磨刀石,在痛苦中砥砺前行,才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在逆境中生存的人能把痛苦当做财富,而我们这些在顺境中生长的人,要把痛苦和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砥砺前行。当苦难不期而至时,我们要勇于向命运挑战,与磨难抗争。当你成功地征服了它们之后,就能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甘甜,世界的美好。

如何在痛苦中成熟?其实痛苦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要我们心存乐观,满怀憧憬,不言放弃,那么痛苦对于向往成熟、自信、坚韧的我们来说,便是一个得力的助手,而不再是一个敌人,因为,痛苦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可能你无法变得伟大,然而痛苦在触疼你的心灵,折磨你的精神的过程中却可能让你辞别了平庸。感谢痛苦对你的磨练,让你在挫折中学会了坚强,让你在孤寂中学会微笑,让你在艰难中懂得了生活。

当痛苦来临时,不要拒绝它,因,痛苦是我们人生行囊中的宝贵财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写到“痛苦”的含义,指身体上、精神上的疼痛。有人说痛苦是财富,有人说痛苦就是痛苦,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痛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和感受。其中提到三个关键词“思考”、“痛苦”和“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思考”是途径,“财富”是目的,扣住三者之间的关系去写文章。因此,归纳立意时,考生一定要抓住“思考”做文章。思考造成痛苦的原因、痛苦的后果以及怎样升华痛苦,获得感悟和幸福。最终才能做好痛苦与财富的转化,收获人生的真谛。

由此看来,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个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仅善于把握机遇把握今生,善于享受人生中成功的喜悦,也善于享受人生中寻常的欢乐之事,而且还能达到享受痛苦这样的境界。痛苦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人生的阅历也越来越丰富饱满。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学会享受痛苦的中心论点,然后展开辩证论述,一是要学会从痛苦中超越出来,不再让痛苦支配自己,而是让自己能支配痛苦,从痛苦的经历中获得平和、宽容、洒脱和旷达;二是要感恩痛苦给你的磨砺和坚韧,充实了生命的内容。三是在痛苦中升华人生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张力。

立意:

1.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拥抱过痛苦的生命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3.痛苦也是一笔财富。

4.感恩痛苦,它让你所向无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6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7)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