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语文诊断试题

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语文诊断试题

阜新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开学诊断试题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河南省商丘市…

阜新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开学诊断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河南省商丘市名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新诗,在许多人眼里是从外国来的撒旦。它从出现到现在一直挣扎在襁褓之中。大家都认为,连新诗人自己也承认,这是从外国搬来的。激烈的人甚至说,这是用中文写的外国诗。最初的倡导者胡适说:“新诗出现是因为新内容要求有新形式。”其实他说的“新内容”只是从外国来的旧东西,“新形式”也只是旧有的白话。两者并不真新,只是在当时显得新。重要的是提倡(新诗)的人要(用它)完全代替旧的,将现存的全换掉,这才引起所谓新旧的激烈冲突。这不是真正新旧的冲突,也未必完全是传统和外来的文化之争。不妨看看新诗孙猴子是不是跳出了中国民俗心态老佛爷的手掌心。

初期的新诗人都是从旧圈子里往外跳的,越着急想跳得远,反而越出不了那个怪圈子。不作旧诗而念外国书的也不是从外国跳进来的。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冰心有一首小诗:黄昏了。/湖波欲睡了。/走不尽的长廊啊!稍一排列组合便可成为:湖波欲睡黄昏至(湖水倦黄昏),不尽长廊缓缓行(长廊行不尽)。词意一样,这两句旧诗七言句(或五言句)很平常,但是变成三行白话诗就很不错了。这是不是由于白话有了三个虚词显出神气呢?这首新诗连音律也是旧的。三行诗是三、五、七字排列。每行以轻声的虚字落尾,等于同韵。三行的平仄排列整齐,一念就知道。这好像是两句旧体诗三行口语句,只能说这是用白话分行停顿说出两句文言诗的意思。湖边,黄昏,走不完的路,这是中国从古到今读书人和作诗人常有的情怀。这属于中国一部分人或一个群体的言行习惯。据说中国新诗没有翻译的外国新诗销路大。要选择新,看外国诗;要选择旧,念旧诗。又新又旧,不新不旧,不一定曲高,一定和寡。

实际上,这些有“文”的文化人所表达出来的是无“文”的文化人的习惯心态。识字的人可以和不识字的人在形象上相差很远,但是心有相通之处。这就是在民俗心态上。无“文”的力量比有“文”的力量往往还大些,因为他们的心态是从更多的人、更广泛的民俗中产生出来的。无“文”的民俗心态可以进入有“文”的圈子而表现出来。所以,连号称从外国搬进来的新诗也免不了。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是跳不出去的。“欧化”的新诗和旧诗的异同不仅在于语言形式,更在于内含心态和所发挥的语言符号意义。这可以说是有“文”的文化和无“文”的文化的一个交会点。看来,绝不相干的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注意无“文”的文化,不重视时间最久、范围最大的民俗心态,中国的有“文”的文化是说不清也说不全的。文化、文学,脱离了这个土地是生长不出来的。不考察无“文”,就看不清有“文”。看不清文化全貌,怎么能说得清对外来文化的选择呢?还是看看有“文”里怎样隐伏着无“文”吧,新诗就是一个观察点。

(摘编自金克木《新诗·旧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新诗是从外国传来的,照搬的,它一直都不成熟;有人甚至说新诗其实是用中文写的外国诗。

B.所谓新诗的“新内容”不过是从外国传来的旧东西,“新形式”实际是旧有的白话,只是在当时显得新而已。

C.新诗引起的新旧激烈冲突,表现为中外之争,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是二者民俗心态之争。

D.研究中国有“文”的文化,要关注中国无“文”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要基于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新诗最初的倡导者胡适的观点为靶子,提出与之相对的观点:新诗并不新。

B.文中通过对比中国新诗与外国新诗的销路,指出中国新诗在当时不新不旧,又新又旧。

C.文中以冰心创作的小诗为例,说明她的新诗从形式到词意、音律仍然采用的是旧体诗。

D.文中把新诗与中国民俗心态的关系说成孙猴子与老佛爷的关系,形象具体且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诗往往越不出旧圈子,这并不奇怪,这恰恰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当时的新诗受到传统文化和民俗心态的巨大影响。

B.新诗实际是有“文”的文化人表达出来无“文”的文化人的习惯和心态,所以说识字的和不识字的人的心理是一样的。

C.民俗心态可以说是有“文”的文化和无“文”的文化的一个交会点,它时间最久、范围最大、也是文学、文化的根基。

D.新诗可以作为“有文”隐伏着“无文”的观察点,是因为它本身正是无“文”的民俗心态进入有“文”的圈子的具体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焦作市温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4.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C. 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B.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 中国针对新冠疫情所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都给考察组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高二下期语文试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说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伤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个人待 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 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 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开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呼呼,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 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8.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商丘市名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典属国苏武,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B.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C.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D.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只用羊、猪二牲为“少牢”。

B.“朔望”指朔日和望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文中指每逢朔望居家休养。

C.“武因平恩侯自白”与“君因我降”(《苏武传》)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D.“法其形貌”与“内立法度”(《过秦论》)两句中的“法”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及其属官回到京城后,都被赐予高官厚禄,苏武把赏赐的财物全部施送给兄弟和过去的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B.苏武的儿子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廷尉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关内侯;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非常优宠他。

D.宣帝思念那些辅佐大臣的美德,便令人把他们的形体相貌画在麒麟阁上,苏武也因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为当世人所熟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5分)

  •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考)

哭刘司户蕡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①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蕡客死异乡,写下此诗。②指刘蕡应试所作的对策。③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后汉文帝召他回京问政。④孙弘:即公孙弘,才学卓越,汉武帝时一度免归,后受重用,官至丞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B. 颔联写刘蕡客死异乡,未及受到重用。“空闻”“不待”二语,透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C. 颈联紧扣题目,描写了诗人因友人去逝而隔江回首,对空抚膺,异常悲伤的痛哭情状。

D. 诗歌前四句全是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都是抒情,集中表现诗人悲痛欲绝的心境。

15. 请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诗经·氓》中“                  ,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3)从《诗经·氓》最后一节中的“                  ,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①一望无垠的林海;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犹如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②光怪陆离的戈壁幻景、神秘莫测的大漠奇观。(       ),把新疆分成南疆、北疆两大部分。

新疆南部有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的中心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大自然的沧桑变化虽然给这里留下严峻的一页,③却也孕育了丰富的宝藏。盆地中星罗祺布的文化遗址、历史古迹,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前即在这里④生息,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文明。

塔里木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北面有天山山脉,西面有“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南面和西南面是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高山上巨大的冰川雪岭是天然水库,不仅养育了森林草原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而且也为塔里木提供了生命的源泉。

新疆,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美丽娇娆的神韵,热烈奔放的风情,她张开怀抱,迎接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

17. 下列词语可以替换文中的加点词而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   )

A. ①一览无余   ②奇异斑斓   ③但   ④作息

B. ①广袤无垠   ②五光十色   ③竞   ④生活

C. ①一览无余   ②五光十色   ③竟   ④作息

D. ①广袤无垠   ②奇异斑斓   ③但   ④生活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的天山山脉重峦叠嶂、气势雄伟

B. 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重峦叠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

C. 重峦叠嶂、气势雄伟、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的天山山脉

D. 重峦叠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

19. 关于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排比   对偶   夸张 B. 比喻   比拟   对偶   排比

C. 对比   夸张   借代   引用 D. 对比   排比   借代   引用

(二)语言文字用运(本题共2小题,11分)

科学家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蚂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有的成群,有的分开。成群的蚂蚁   ①              ,以示友好;而分开的蚂蚁见面时就从不用触角互相接触,它们甚至会咬掉对方触角的末端部分,这是由一种暴躁情绪所致。为了避免这种暴躁情绪的伤害,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

在同一个蚁丘中,   ②              ,倒更像一个机器身上的一个零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许多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蚂蚁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   ③               ,如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至是太阳的方位。据说,在阿尔卑斯山中,蚂蚁可以用它们细长的蚁穴给登山者提供“指南针”。一种微如土粒的生物到底依靠什么成为伟大神灵的信使?它们给人以勤劳、互相依赖、利他、谦卑、俭朴、耐心等种种教诲,被用来在整个社会道德领域中指导我们。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测试)

世间万物,生长最美。有人说,生长是滋出嫩芽,抽出枝条,努力朝向阳光的“向上”蓬勃;也有人说,生长是毛竹四年深钻地底、胡杨立身沙漠的向下“扎根”;还有人说,唯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尚下”的扎根,就没有“向上”的蓬勃。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阜新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开学诊断试题

语文答案

1.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表现为中外之争,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是二者民俗心态之争”说法不当,原文第一段是“这不是真正新旧的冲突,也未必完全是传统和外来的文化之争”。

2.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说明她的新诗从形式到词意、音律仍然采用的是旧体诗”理解错误且扩大范围,原文第二段是“但是变成三行白话诗就很不错了”,可见在形式上有明显不同。

3.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所以说识字的和不识字的人的心理是一样的”强加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识字的人可以和不识字的人在形象上相差很远,但是心有相通之处。这就是在民俗心态上”,并不是一样。

【答案】4 B    5. A    

6. ①特殊群体方面: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②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③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深刻认识我国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4题详解】B.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于文无据。材料二的表述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的是“远程医疗服务”,并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故选B。

【5题详解】A.“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理解错误,与材料一“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不符。

【6题详解】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材料一指出,“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可见,我国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特殊群体的医疗保护,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②材料二指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可见,我国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

③材料三指出,“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可见,要深刻认识我国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法律法规建设,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 C      

8.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9.“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解析】7.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项,“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曲解文意。由原文“他听见了敲门声——是秀和兰香回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分析可知,孙少平并不是悄悄地离开了她们,且孙少平是因为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受到了刺激。

8.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能力。

选文中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1至8段,通过“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画下的惊叹号”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第9至17段,通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和两个妹妹吃过东西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第18段,通过“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信”“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晚上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9.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文中“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可知,标题“平凡的世界”在文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从前文关于孙少平脸上的伤疤以及伤疤对孙少平的心理影响的描述中可知,标题“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从文中关于两个妹妹对少平的招待的描写中可知,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10.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11.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中指每逢朔望居家休养”说法错误,应是“文中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12.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苏武及其属官回到京城后,都被赐予高官厚禄”说法错误,原文说“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

13.参考答案:(1)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

(2)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提到苏武这些。

思路点拨:第(1)题译出大意给3分;关键词“穷治”、“素”各1分,共5分。第(2)题译出大意给3分;关键词“故事“以为”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苏武在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让苏武带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园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架、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架、桑弘羊有旧交,又被燕王多次上书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提到苏武这些。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阀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游二年病亡。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把他们的形体相貌画在麒麟阁上,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典属国苏武,有卓著功助和高尚品德,被当世人熟知,因此画名臣图来表彰他们。

【答案】14. D    15. ①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的景象,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苦痛,意蕴无穷。②以虚写实。通过回忆去年让人痛苦不堪的离别,可让读者想象到今日的阴阳相隔令诗人悲痛欲绝。虚实相生,更增其哀。

【14题详解】D.“诗歌前四句全是记叙,……后四句都是抒情”错误。前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抒情色彩;后四句抒情,而尾联于抒情中又含有叙述成分。

【15题详解】以景结情。尾联是说想起去年我和您依依惜别之地,那时候纷飞的春雪正洒满黄陵。诗句通过描绘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的景象收束全篇,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

以虚写实。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相别的最后一面,让人痛苦不堪的离别。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可让读者想象到今日的阴阳相隔令诗人悲痛欲绝。虚实相生,更增其哀。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一望无垠:意思是指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语境是说临海的无边无际。

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意思和“一望无垠”相近,可以替换。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能替换。光怪陆离:意思是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语境修饰戈壁幻景。奇异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灿烂多彩。意思和“光怪陆离”相近,可以替换。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没有“形象奇异”的含义;不能替换。

却:表转折。但:表转折。所以能替换。竟:表示“终于”或“出乎意料”,无转折意味;不能替换生息:生活。语境说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作息:起居,劳作休息,和文中“生活”意思有不同,不能替换。故选D。

【18题详解】A、B这两项的开头是“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的”不能紧承上文“大漠奇观”的景物描写,故排除。C.“重峦叠嶂、气势雄伟、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天山山脉”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天山山脉”,不是句子,故排除。故选D。

【19题详解】“明镜般的高山湖泊”“犹如万顷碧波的草原”是比喻;“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美丽娇娆的神韵,热烈奔放的风情”是排比;“她张开怀抱,迎接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是比拟;“美丽娇娆的神韵,热烈奔放的风情”是对偶。文中并未使用夸张、对比、借代、引用等修辞。故选B。

20.①会不断用触角互相接触  ②每一个蚂蚁不是独立的个体  ③向其他蚂蚁传递外部情况   

21.①比喻,将蚂蚁比喻为土粒,突出表现了蚂蚁之渺小,将蚂蚁比喻为伟大神灵的信使,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蚂蚁能够为人们提供大自然的信息这一作用的重要;②对比,微如土粒的蚂蚁和伟大神灵的信使形成对比,鲜明直观地表现了看似渺小的生灵身上蕴藏的伟大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前文“成群的蚂蚁”以及后文“以示友好”“而分开的蚂蚁见面时就从不用触角互相接触”等内容可知,该处应填写“会用触角互相接触”以示友好,但后文中有“从不”二字,所以该空应填写“会不断用触角互相接触”之类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后文“倒更像一个机器身上的一个零部件”可知,该空说明的是“每一个蚂蚁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整个‘机器’的一部分”,据此可以得知该空应该填写“每一个蚂蚁不是独立的个体”之类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前文“蚂蚁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可知,后文应该说蚂蚁通过接触来向对方说明什么事情;再依据后文“如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至是太阳的方位”可知,这些都是外部的一些情况,据此可知该空应填写“向其他蚂蚁传递外部情况”之类的句子。

22.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关于万物生长的相关论述。

材料分别论述对生长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生应努力“向上”,向阳生长、从这个点可以思考,人生也是如此、要努力向上、仰望星空,确立远大目标。有人认为生长是向下“扎根”,深钻地底。由此可思考,人生应当要沉潜、修行、丰富自身、充实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有人是把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结合起来,认为向下生长是为向土生长积蓄能量,打好基础,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由这个点可以思考,向下生长和向上生长二者不可偏废,对立统一。肉下生长,是在为向上生长汲取力量,向上生长,则是为向下生长指明生长的目标和方向。在立意时,既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论述,“奋力向上,向阳生长”或“向下扎根,汲取力量”进行写作。还可以综合两种立意,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接下来先论述扎根厚土、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沉潜下来,积蓄力量。再论述在打好基础前提下,应当向上向阳,要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为沉潜修行指明方向。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既应当查力向上生长、又应当努力向下积聚力量。

立意:

1.奋力向上、向阳生长。

2.厚植深土,积蓄力量。

3.在向下中沉潜,在向上中奋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亚细亚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yaxya.com/5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yaxya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1)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