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第六中学2022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错误。
BC: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BC均错误。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正确。
故本题选D。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①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交流
②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④正确。
①②: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交流,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均不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①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3. 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精准点火发射,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我国历次“神舟号”飞行任务中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彰显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巨大实力。这表明我国国有经济( )
A. 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B.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公有制是主体,A错误。
B:我国历次“神舟号”飞行任务中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彰显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巨大实力。说明了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B正确。
C: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C错误。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D错误。
故本题选B。
4.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多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着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意见》的发布旨在( )
①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平等的社会地位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③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④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①错误。
②③:《意见》从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多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着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②③符合题意。
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而不是民营经济,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 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下列举措有利于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有( )
①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享型增长
②完善分配政策,鼓励中高收入者回报社会
③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④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降低按要素分配比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享型增长,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①③正确。
②:我国对中高收入者的收入的调节政策不同,应该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同时,应该是“鼓励高收入者回报社会”,②错误。
④:试题强调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这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没有关系,而且“降低按要素分配比重”的做法也不妥,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 近年来,新疆兵团民政系统持续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活动,提高救助标准和保障能力,有效保障281名孤儿和46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关于社会救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筑牢“最后一道防线”,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较高层次的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指数
④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①错误。
②④:新疆兵团民政系统持续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活动,有效保障281名孤儿和46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体现社会救助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④符合题意。
③:社会救助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不是较高层次的生活水平,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 国有企业职工获得的工资 B. 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
C. 居民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 D. 贫困生获得的国家助学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职工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A符合题意。
BC:“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居民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均属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BC排除。
D:“贫困生获得的国家助学金”属于社会保障,而不属于按劳分配,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 2021年7月,浙江省发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力争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②依靠财政大幅增加低收入者补贴③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④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①④正确。
②:“大幅增加”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应该是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③错误。
故本题选D。
9. 2021年9月16日至18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玉林、南宁考察时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根基,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创造财富的重要力量。国家会持续深化改革,推进“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更好发展。国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因为民营经济(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B. 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AB排除。
C:国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因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符合题意。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D排除。
故本题选C。
10. 垃圾分类指的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019年6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写入其中。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旨在( )
①充分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②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③实现了所有垃圾的使用价值从无到有的转变
④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目的是充分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利于将垃圾转变成公共资源,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而不是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实现最优配置。②不符合题意。
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使得部分“垃圾”的循环利用,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不是所有垃圾都能再利用,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向全国人大作报告时指出: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坚持常态化打黑除恶。严惩涉枪涉爆、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犯罪。依法打击金融证券、逃税等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惩治贪污受贿、严惩网络犯罪和跨国境犯罪。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
①体现了国家坚持专政职能
②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保证
③能够消除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
④旨在树立政府权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打击犯罪是国家专政职能,有利于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解决矛盾的方法各不相同,不限于打击犯罪这一手段,而且矛盾不能消除,故③错误。
④题干中主体是人民法院,偷换主体,而且国家履行职能旨在为民,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 李克强总理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两会”期间,国务院本着能采纳尽量采纳的原则,对《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了92处,内容涵盖了代表委员提出的大部分意见建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发挥着作用
②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政府要对“两会”负责
③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行使审议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两会”期间,国务院本着能采纳尽量采纳的原则,对《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了92处,内容涵盖了代表委员提出的大部分意见建议。表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发挥着作用,①符合题意。
②: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政府要对人大负责,而不是对“两会”负责,②错误。
③:“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表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接受人大监督,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③符合题意。
④:全国人大代表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行使审议权,政协委员不享有审议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全社会确立了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准则,以法治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是独立于人大以外的立法机关
②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③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④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①错误。
②: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错误。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③正确。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行使立法权,立法过程中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 2022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案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他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人大代表( )
①在行使质询权,对招工难向人大质询
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人员
③在行使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④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肩负人民的重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针对的是政府,材料没体现这一点,①说法错误。
②: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②说法错误。
③: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人大代表可以行使提案权,为人大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相关议案的通过,③符合题意。
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三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国共产党是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关系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务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
C.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开展工作,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 国务院和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关系,A说法错误。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说法错误。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正确。
D: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全国人大在党领导下工作,党不是人大的执行机关,D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16. 两会一直被认为是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一场大考,今年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结合自身特色,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入协商、广泛议政和民主监督,在参政议政优势领域和所关心的话题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在重要事务上也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这表明( )
A.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B.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联合执政
C.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D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中国共产党在重要事务上也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C符合题意。
A: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A不符合题意。
B: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B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大政方针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7. 某地社区党委坚持以“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党建搭台,居民唱戏,楼院为基础单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让红色物业成为社区、物业与业主之间沟通的桥梁。将小区内热心公益的党员、居民吸纳进来,通过发动楼栋长入户走访、建立居民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议”的原则,全面推行“居民下单、物业接单,”和“小事居民办、大事物业办、急难事社区办”的居民自治体系。这种居民自治体系( )
①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模式,极大提升了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②是社区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自治权的体现
③使居民参与自管自治,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责任感
④作为基层政权机关,“双红”起到了管理和服务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该地社区实行的居民自治体系以党建为平台,党员、居民、物业等参与,极大提高了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居民参与管理能增强责任意识和幸福感,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自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社区没有自治权,②说法错误。
④:“双红”组织不是基层政权,而是居民自治组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则材料说明( )
A. 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
B.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我国消除了民族差别,实现了民族平等
D. 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A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C。
B:材料强调少数民族团结共建,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有差别才分属不同民族,而且差别是多方面的,实现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别,C说法错误。
D:材料强调的就是少数民族间的团结与共同繁荣,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9.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提出,2022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电子证照制发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 )
①促进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②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科学配置上下级政府之间职能
③聚焦惠企利民,实现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④需要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这说明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促进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同时也需要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讲述的是电子证照制实行的便捷性,而未涉及科学配置上下级政府之间职能和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 辽宁省表决通过了《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该《条例》共7章49条,就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更好保护知识产权( )
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进科学立法
②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执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严格执法
③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推进公正司法
④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推进全民守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才有权制定基本法律,故①错误。
②: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②错误。
③: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③正确。
④: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不断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担起了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重任,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方案成为正确选择。
材料二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材料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的风雨基程,中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材料四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平大大提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常首阔步向前进,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上述材料,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谈谈你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解。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改革开放,走向国富民强,中国人民富起来。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人民强起来了。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便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的把握。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方案成为正确选择→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有效信息②: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有效信息③: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
有效信息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平大大提高→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各行业、各条战线以及少数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话未来。代表们工作努力,不负人民重托。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过去一年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较好完成,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其他国家机关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这充分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它之所以具有显著优越性,在于它保证了各族人民通过多种途径行使权利,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凝聚民心、集民智,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把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同时它注重加强监督,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党与政府的民生情怀。发挥了中国制度的优势。
材料二 在这催人奋进的春天里,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重托,就人民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形成提案,交由全国人大审议。其中有关生育优惠、就业环境、税收减免、取消公摊面积等多项提案成为热点。代表们积极发言,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优势?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在日常生活中你将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族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能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力,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那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议案全部由相关国家机关办理并得到落实,实现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①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
②回答人民群众的询问,帮助政府开展工作。
③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努力为人民服务。(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
考点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大代表履职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调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优势?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它之所以具有显著优越性,在于它保证了……充分调动……注重加强监督,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也体现了……发挥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保证各族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得分点②: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力,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得分点③:实现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得分点④:在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人大代表”,需要调用“人大代表”的有关知识,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在日常生活中你将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重托,就人民普遍关心和关注问题形成提案……代表们积极发言,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可联系人大代表履职尽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
得分点②:回答人民群众的询问,帮助政府开展工作。
得分点③: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得分点④: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努力为人民服务。
注: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点睛】建议、措施类主观题
1、题型特点
(1)从考查的方式看,本类题目一般以典型的事件、事例、做法等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建议等。设问往往以“分析如何解决、给我们的启示、针对某事提出建议、某些做法给我们的启发”等方式呈现。
(2)从考查的知识看,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怎么办”方面的知识体系的考查,又有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
(3)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全面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2、解答技巧
(1)分析设问和材料对知识范围、措施主体、措施指向的要求。①看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即明确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中的哪一模块角度分析问题,或者运用上述模块中的哪一个知识分析问题。②看对措施主体的要求,如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市场、企业、个人(经营者、劳动者、纳税人、储蓄者、消费者)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如政治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村委会或居委会、公民(群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文化生活中的国家、公民、文化生产者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③看措施指向的要求,即明确围绕着什么问题来分析措施。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可以首先去找教材对应的知识。
(2)要全面、准确地去分析题干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去搜寻和梳理有效信息,并根据有效信息去调动相关的知识。既要具体分析每层材料反映的个体信息,又要整体分析各层材料反映的共同信息;既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又要注意材料的总体指向。材料中的各种问题与成功做法都可以成为分析措施的切入点。
(3)注意把教材知识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结合起来,多角度分析措施,特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部分的题目。必要时,某些题干材料信息本身可以变通成具体措施。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即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建设法治中国为背景,设置相关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详解】设问要求,知识范围为《政治与法治》,要求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主要调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等。
【点睛】政治生活主观题一般会出现主体或者某一具体的行为,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主体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如,党、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政协、政协委员、主权国家、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等。
I don’t think the title of your article matches the content lol. Just kidding, mainly because I had some doubts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Your point of view caught my eye and was very interesting. Thanks. 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 https://accounts.binance.com/register?ref=P9L9FQKY